当前位置: 首页>>政务公开>>信息公开>>信息公开目录>>公开信息内容
  分享到:
0
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
索引号: 5000-12-2014-00001 公开目录: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: 2014年02月19日 00时00分00秒
主题词: 综合政务、监察 发布机构: 利津县人民政府 文  号:
 

 

 

 

—— 2014218日在利津县第十七届

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

利津县县长 燕振诚

 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去年政府工作回顾

2013年,是经济形势极为错综复杂、发展遭遇较大困难的一年,也是利津奋力谋求跨越突破的一年。一年来,全县上下紧扣“两个同步”奋斗目标,深入实施“工业强县、农业固县、民营活县、生态立县”四大战略,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发展,坚持不懈地保障改善民生,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。初步测算,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0.1亿元,增长11.4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.1亿元,增长26.5%

(一)打基础谋长远,发展支撑日趋坚实大力推行“项目化”管理机制,将工作考核到月、安排到周、具体到天,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.6亿元,增长17%。河埕路拓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,110千伏崔湾输变电站建成投用。德大铁路达到铺轨条件,济东高速、省道316改线工程推进顺利。利津经济开发区、陈庄工业园、利津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,全年实施工程16项,完成投资5.4亿元,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。加大土地整治挖潜力度,收回整合存量建设用地、未利用地10.1万亩,清理闲置低效用地816亩,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处、新增耕地6836亩。小农水重点县、村级公路网化、供电网络优化工程完成年度计划,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.3万亩,改造农村公路188公里、农村电网149公里。大力推进金融工作创新,场外挂牌企业达到6家,实现直接融资1.5亿元,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投放量达到30亿元;金融机构存贷比较年初提高27个百分点,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,达到112.5亿元。

(二)抓投入上项目,产业体系不断完善。实行县级领导包靠、部门限时办结等制度,落实“一事一议”、“跟踪会办”、“绿色通道”等措施,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,新上重点产业项目26个,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7亿元,工业用电量达到12.4亿千瓦时、增长21.6%。编制完善了“两极一带”重点园区发展规划,“5+N”主导产业规模加快膨胀,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产业集群,利津滨海新区成为中国石化联合会会员单位。建立了为企服务平台,扎实开展驻企联络帮扶活动,帮助企业解决难题420件。注重企业家队伍培养,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,举办各类培训班、研讨班20余次,支持17名青年企业家新上项目13个。深入实施产学研结合“五个一”工程,创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家,利华益集团荣获山东省企业管理奖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、规范化农民合作社39家,备案家庭农场32家。大力发展园区农业、基地农业,流转土地1.7万亩,建设农业示范园区8处,新增无公害、绿色农产品认证10个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配套工程投入使用,农家乐、乡村游经营水平不断提升,沿黄旅游开发稳步推进;博浩仓储、新洲物流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,商品棉一次性储存能力达到37万吨。

(三)重规划强管理,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城乡一体、产城互动、统筹发展的思路,启动了城镇化发展规划修编工作,完成规划成果15个,确立了“一主二副三大区块五十个新型农村社区”城镇发展布局,城乡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。大力推进县城开发建设,南部生态新区一期安置房项目完成主体施工,道路工程、公建项目、征收补偿等工作进展顺利。中部石家庄片区改造全面完成,利三路中段、利津一中等8个片区开发稳步推进,完成房屋征收26.4万平方米,开工建设楼房23.5万平方米,348户居民实现回迁安置。凤凰公园人防工程顺利竣工,城区绿化提升、供热管网改造、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完成,利一路、大桥路街心公园投入使用,利一路东延、利八路西延工程竣工通车。主城区网格化管理全面实施,建设垃圾中转站4处,组建乡镇执法中队6支,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。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,制定出台了“1+4”配套政策文件,启动了12个社区建设项目,完成投资7.8亿元。实施生态绿化工程6项、节能示范工程10项、环境改善工程10项,新增造林面积2.9万亩,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.7%,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6%3%

(四)惠民生促和谐,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,113个县直部门与中小学、幼儿园结成对子,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标准化建设,新建中小学校舍4.9万平方米,改扩建农村幼儿园11处,配备教学仪器设备7391台(套),建设运动场地150片。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,药品“零差率”销售制度全面落实,“先诊疗后结算”服务模式成效明显,居民门诊、住院次均费用降低20%以上。扎实开展“省级文明县”和“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”创建活动,组织了首届“感动利津”道德模范、“凤凰城文艺奖”评选,推动“四德”工程建设进村进社区,我县被评为全省“四德”工程建设示范县、“山东省戏曲之乡”。计划生育手机即时随访系统投入运行,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。提高了居民医保、城乡低保、五保供养财政补助标准,设立了党员助学基金,建设了青年公寓。进一步扩大老年人、残疾人救助范围,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408万元,建设廉租房20套、公共租赁房728套,改造棚户区823户、农村危房220户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实现一体化并轨运行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801元、11531元。严格落实“一岗双责”、“一岗多责”,抓好安全生产、应急管理、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国防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,统计、审计、物价、气象、档案、史志、红十字等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。

(五)借外力聚合力,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市委、市政府继续在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社会民生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拨付专项帮扶资金9070万元、财政间歇性资金1亿元,缓解了县乡财政压力,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。全县上下积极走出去、跑上去,搞好对接,加强沟通,争取市级以上扶持项目436个,到位资金12.4亿元。市直机关下派工作队扎根基层、踏实工作,累计为各帮扶点办实事、好事534件,建设重点帮扶项目108个,投入折合资金5483万元。牢固树立“至诚服务、携手共赢”的理念,建立了以“三统一”为核心的油区管理服务机制,进一步深化油地合作,实施道路、供水、供气等共建项目20个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,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9个,到位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。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,完成进出口总额4.2亿美元,增长12%。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全县上下团结一心,启动内力,凝聚合力,开展赶超竞赛活动,激发创业主体活力,营造了“和衷共济干事业、齐心协力促跨越”的浓厚氛围。

各位代表,过去的一年,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,深入开展“爱我利津、敢于担当、跨越发展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,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,在把握机遇中坚定信心,发展的推动力、凝聚力不断增强。过去的一年,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确立了“两个同步”奋斗目标,实施主要经济指标“三年倍增”计划,在自我加压、应对挑战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。过去的一年,我们始终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,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,一切项目具体化,靠项目实施打牢基础、做强支撑、做大总量,为今后发展增添了后劲。过去的一年,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,努力增加群众收入,改善群众生活条件,以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拥护和支持。过去的一年,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,主动改进工作作风,大力推进“政府提速”,营造了法制化、规范化、优质化的政务环境。实践证明,我们确定的思路举措,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,符合市委工作会议要求,符合利津实际,必须坚定不移、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。

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,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、科学决策的结果,是市直部门、油田单位倾力帮扶、无私援助的结果,是县人大、县政协有效监督、大力支持的结果,更是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、顽强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离退休老领导、老同志,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,各人民团体、各垂直部门,以及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参与利津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!
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也要清醒地看到,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。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,工业化水平较低。特别是受外部环境影响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,部分企业和项目融资困难。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,在教育、卫生领域,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还存在一些欠账,保民生、促发展的压力较大。三是农村人居环境较差,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。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连续两年发生涝灾,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。四是部分部门工作效率、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,部分单位执法存在不规范、不到位的问题。对这些矛盾和问题,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,采取有效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

二、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

2014年,是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完成“十二五”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,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、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。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,缓慢复苏的态势仍将延续,国内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,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。受国内外环境影响,我县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。在正视困难的同时,我们也应当看到,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,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顺利出台,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、加快发展的路线图,为我们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;黄蓝国家战略深入推进,支持利津加快科学发展意见有效落实,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叠加交汇,为我们借势借力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;县域主导产业规模迅速膨胀,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,各类生产要素加快聚集,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、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,为我们实现跨越突破提供了新的支撑和动力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不为风险所惧,不为干扰所惑,勇于改革创新,奋力攻坚克难,就一定能够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。

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牢牢把握“高境界、高标准、高起点、大作为”的总要求,继续坚持“跨越发展、惠泽民生”的工作基调,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,以发展园区经济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,在加快转调中增实力、上水平,谋求跨越发展;在改革创新中增活力、聚合力,释放发展潜能;在促进和谐中惠民生、保稳定,增进群众福祉,为加快实现“两个同步”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。

发展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%,达到253.1亿元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%,达到11.8亿元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%,达到210亿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%,达到31.3亿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%12%,达到29749元、12915元。主要约束性指标为: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.7%,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%,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%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.59‰以内。实际工作中,力求发展得更好一些,更快一些。

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,必须坚持跨越发展的目标不变,在推进跨越中加快转调,在转调中迅速膨胀总量,实现发展速度、规模和质量、效益同步提升;必须坚持惠泽民生的追求不变,持续提高公共服务、民生保障、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,让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、更加幸福舒心地生活;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不变,重拳出击治理污染,全力以赴整治环境,齐心协力搞好绿化,努力打造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美丽家园;必须坚持抓重点抓关键的思路不变,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,增强新型城镇化载体功能,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,以园区发展带动社区建设;必须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的举措不变,年初搞好筛选论证,年中组织现场观摩,年底严格考核奖惩,靠项目实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,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。

三、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

新的一年,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。

(一)奋力推进跨越发展,持续提升经济总量围绕实现“三年倍增”目标,不断扩大有效投入,重点突破大项目、大企业、大园区,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优化产业发展布局,促进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。

加快产业结构调整。坚持扩增量、带存量、促总量,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、实现大提升。一是快速膨胀工业经济总量。围绕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再生资源利用等主导产业,突出抓好总投资278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建设,培育产业集群,促进产业升级,实现企业间的纵向联接、横向配套。修订完善全县工业发展意见,继续深化驻企联络、对口帮扶等制度,进一步加强对企业、项目的扶持,打造一批支撑跨越发展的骨干企业。充分发挥利津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作用,加强与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,多方式培养企业家队伍。引导企业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。二是快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。围绕蔬菜、畜牧、水产、林果等优势产业,推动土地成片流转,改变传统种养模式,提升6个示范园区、10处种养基地的规模和水平,新增“三品”认证10个以上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,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10家,发展家庭农场50家。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,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研发,加快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10个产业化项目建设,拉长产业链条,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。三是快速突破现代服务业。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,以开发区、陈庄、盐窝3个物流集中区为载体,引进大型物流项目,培育骨干物流企业。实施宋王路改造工程,完善铁路站场配套设施。抓好铁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。推进沿黄旅游开发,实施和乐园改造工程,建设黄河栈桥文化长廊,抓好黄河外滩景观绿化,提升滨河休闲旅游区档次和水平。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业,规范发展房地产业,加快发展商务服务、教育培训、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。

大力发展园区经济。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鲜明、规划合理、用地集约、环保生态的工业园区、农业园区、物流园区、商贸园区、旅游园区,以园区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、乡域经济大跨越。激励骨干园区提质扩量、率先突破。利津经济开发区,着力拓展和完善园区开发空间,加快省级有机化工示范基地建设,大力引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高端高效项目,增强县域经济龙头带动作用。陈庄工业园,积极引进培育再生资源回收、加工及循环利用项目,推动产业提档升级,打响循环经济示范品牌;加快发展石油化工、精细化工、现代物流等主导优势产业。利津滨海新区,积极融入东营北部港区一体开发,抓好生态化工、仓储物流和新能源、新材料项目的引进建设,大力发展临港经济、海洋产业。支持乡镇街道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进程,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。加快明集、盐窝、汀罗工业集中区建设,突出抓好明集中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编制、基础配套和项目招引工作,快速提升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。统筹全县产业园区建设规划,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分散布局项目向园区集中,实现集聚发展、集约用地、集中治污。

努力提高收入质量。收入是衡量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指标。抓发展,必须把富民富乡富财政作为努力方向,着力培植财源,调整收入分配,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总量同步增长、劳动报酬和生产效率同步提高。一是多方式加强财源建设。用足用活财税政策,集中力量培植骨干财源。抢抓省市帮扶支持的机遇,不断加大“三争”工作力度。加强重点税种、重点税源监管,抓好零散税收征缴,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。深化油地共建,发展油区经济,促进资源优势向财源优势转变。二是大力度发展乡域经济。落实“扩权强镇”政策,以园区为重点,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,推动乡域经济实实在在和有质量、有效益、可持续增长。按照事权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,理顺县乡分配关系,完善财政管理体制,激励乡镇街道集中精力打基础、办实事、增税源、减债务。三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。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,支持和鼓励各类群体勇创大业,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。加强就业技能培训,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,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,新扶持创业2400人,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8600人次。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,建立完善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。落实惠民补贴扶助政策,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。

(二)强化基础支撑能力,持续增强竞争优势。坚持以城带乡,城乡互动,突出规划引领、基础先行、功能配套和环境打造,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优化配置、生产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,努力增创跨越发展新优势。

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。按照“城乡组团、一体发展”的思路,协调推进县城、乡镇和村居建设发展,着力构建生态城镇体系。一是加大县城改造开发力度。南部生态新区,尽快完善一期安置房配套,启动二期安置房建设,加快涉及村庄的改造,迅速形成建设成效;有步骤地实施新区道路、垃圾处理、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,进一步完善新区功能。中部片区改造,坚持建设与配套同步推进、征收与安置同时考虑,继续抓好利三路中段、滨南四矿等片区的规划建设,打造一批亮点工程、精品组团。力争通过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的互动,优化城市空间布局,提升城市形象品位,实现内涵与外延的统一提升。二是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。把小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,完善供气、供热、供水等基础设施,优化教育、卫生、商业等服务布局,推动要素资源向小城镇配置、人口向小城镇集聚。统筹考虑产业支撑、基础配套、公共服务等因素,大力推行村企共建、“两区同建”等模式,加快12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,确保农民搬得起、住得下、能致富。三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。实施城区裸露土地绿化、交通安全设施完善、供热管网改造等市政工程,切实抓好建设扬尘专项治理。加强城乡规划管理,严肃查处违法用地、违章建设等行为,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、权威性。扎实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行动,完善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,加快镇村环卫设施建设,抓好村庄绿化、庭院美化、街道硬化,实现垃圾集中处理、摊点入市经营、车辆有序停放。

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。以时间换空间的理念,超前谋划、滚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提高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。围绕放大交通区位优势,继续做好德大铁路、疏港铁路和济东高速建设服务工作,尽快铺开黄大铁路沿线设施迁占。加快实施省道316改线、桩埕路拓宽改造工程,全面完成津六路大修和配套管网建设,进一步完善县域路网交通体系。围绕增强能源保障能力,完成220千伏陈庄输变电、110千伏刁口输变电工程建设,启动220千伏明集输变电工程,同步抓好179公里城乡电网优化提升,满足园区发展、项目建设需要。全面深化与省水发公司、胜利水务公司的合作,加快县城饮用水源、陈北水厂的规划建设,努力打造城乡统一、安全优质的供水体系。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,实施土壤改良、农机深松作业等项目,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3万亩,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率。组织开展大规模农水会战,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,抓好宫家灌区节水改造、3处涝洼片治理工程,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.4万亩、除涝面积2.2万亩;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、中低产田改造、土地整理提升等项目,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。围绕改善村民出行条件,加快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,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,年内改造农村公路241公里。拓展计划生育手机即时随访系统服务领域,探索建立为农服务信息平台。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1万户,县城区实现高速无线宽带全覆盖。

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。抓住“增绿、治污、节能”三个重点,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年行动,加快建设美丽凤凰城、生态新利津。实施生态绿化工程,抓好东滨路、河辛路等重点路段路域绿化提升,推进农村公路沿线绿化,建设农田林网2万亩,绿化村庄22个、道路56公里。抓好王庄沙区林场等林区抚育管理,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,确保林业生态安全。强化水气污染治理,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,对褚官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,巩固太平河、草桥沟湿地建设成果,确保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标。抓好雨污管网、污水处理、粉尘治理等设施建设。严管严查非法排污企业,从重从快打击环境违法行为,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,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。加大源头管控力度,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、水资源管理制度,坚守环保节能门槛,严把项目准入关口,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。实施5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,淘汰小化工、小炼油等落后产能,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。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,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监督,推广使用清洁能源,积极倡导低碳生活、绿色消费,在全社会树牢生态文明理念。

(三)把握改革创新重点,持续扩大对外开放。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,围绕问题推进改革创新,立足实际强化项目招引,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。

强力推进招商引资。把招商引资摆在决定发展、影响未来的战略位置,持续加压升温,持续扩大战果。突出招大引强,重点抓好主导产业招商、特色园区招商、重点企业招商,探索实行“飞地招商”,确保年内到位县外资金45亿元。坚持投向、投速、投量有机统一,抓好项目投资强度、产出效率、亩均税收控制,围绕产业链、价值链、财税链进行选商引资,切实提高落地项目质量。适度扩大招商引资参与范围,实行招商经费预拨制度,充分调动各级抓招商、引项目的积极性。推动引资、引技、引智有机结合,大力引进技术研发、经营管理人才来利津创业。积极参加“香港山东周”、“鲁台经贸洽谈会”等活动,支持企业开展对外交流,扩大对外贸易规模,拓宽利用外资渠道。

加强创新能力建设。继续实施产学研结合“五个一”工程,激发企业建平台、搞研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。大力实施名牌名标战略,建立完善争创激励机制,培植一批知名品牌、著名商标。积极推进金融创新,抓好小额贷款公司组建,推动村镇银行尽快开业运营,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利津设立分支。大力培育上市资源,鼓励挂牌企业开展私募股权融资。深化民间融资规范引导试点,建立完善联合监管机制,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。落实全省创业创新工作会议精神,完善扶持政策,优化发展环境,支持和鼓励各个领域、各类群体广泛开展创新实践,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浓厚氛围。

全面深化各项改革。加快政府机构职能转变,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。成立民生热线综合服务中心,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,积极整合检验检测资源,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民生服务工作。落实“零首付”、“零收费”、“零成本”等优惠政策,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,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。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,完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,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,全面铺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。扩大“营改增”试点范围,加强一般纳税人管理,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体系。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,抓好集体土地产权、承包经营权和房屋产权登记颁证工作,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。围绕释放发展潜能、增强发展活力,全面抓好其他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的改革,以创新的举措应对新困难新挑战,以改革的红利支撑新一轮跨越发展。

(四)落实改善民生责任,持续增进群众福祉按照“保基本、全覆盖,多层次、可持续”的原则,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,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,妥善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。

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大力实施教育标准化提升工程,抓好利津一中、实验二校、凤凰城街道中心学校建设,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,建设校舍6万平方米,进一步改善城乡教育办学条件。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,试点推行教师轮岗交流,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。逐步推广小班化教学模式,更新幼儿园保育设施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实施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工程,健全医疗绩效评价体系,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,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,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。巩固完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制度,免费提供11类公共卫生、5项妇女儿童保健服务,扎实做好传染病、慢性病防控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,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程,对乡镇街道文化站进行改造提升,开展“双送”下乡、图书“六进”等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深入推进“四德”工程建设,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。继续实施放心粮油工程,打造利津放心粮油品牌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。做好国防动员、人民防空、双拥优抚工作,增进军政军民团结。加快发展统计、物价、史志、档案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红十字等事业,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
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,大力推进社保经办机构整合,逐步提高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标准,增加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金额,推动各类保险提标扩面,实现由“制度全覆盖”向“人群全覆盖”转变。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,抓好安居工程建设,新建公共租赁房1145户,改造棚户区、农村危房1216户。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管理,完善入户调查、定期检查、责任追究等制度,建立信息公开、公示、监督一体化平台,确保救助过程阳光规范、救助结果公平公正。提高社会救助标准,城市低保每人每月提高30元,农村低保、五保供养每人每年分别提高400元、800元,老年人生活补助金每人每年提高120元,发放各类学生扶助资金1300万元。进一步加强老年人、残疾人服务,建立健全社区居家服务信息平台,抓好陈庄镇、利津街道等5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,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。启动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,继续实施“阳光家园计划”,将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、医疗保险补助范围。大力发展捐资助学、扶贫助困等慈善事业,抓好困难职工救助,拓宽社会保障救助覆盖面。

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,按照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”的要求,明确监管主体责任,夯实基层基础工作。强化源头治理和隐患排查,坚决杜绝增量隐患,彻底整治存量隐患。以油气管网、市政管网和易燃易爆场所为重点,扎实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,抓好道路交通、危险化学品、消防安全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监管,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。继续深化“平安利津”建设,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。严厉打击强装强卸、强揽工程等霸痞势力,严肃查处制假售假、违法违规添加等恶劣行为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深入开展“法律六进”活动,依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,运用法治思维,采取法律手段,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。加强法律援助服务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搞好村居换届,发展基层民主。抓好和谐企业创建,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。完善防灾减灾、应急管理体系,提高自然灾害防范、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。

四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
深入开展“转作风,促发展;提标准,上水平”主题实践活动,不断增强抓推进、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,切实担负起推动新一轮发展的重任。

(一)解放思想,提升境界抓住打基础、谋长远不放松,坚持惠民生、帮民富不动摇,以更高的境界标准审视利津,以更长远的眼光谋划跨越发展。鼓励探索、提倡首创,凡是对发展有利,对群众有利,对全局有利,就大胆地闯、大胆地试、大胆地干,用新的体制机制解决问题,用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。坚持求真务实,做好上级政策、外地经验与利津实际相结合的文章,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。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、政协的民主监督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,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,支持各人民团体开展工作,凝聚发展智慧,形成攻坚合力。

(二)改进作风,优化服务。深刻领会“空谈误国、实干兴邦”的精神实质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坚持深入实际、贴近基层,多“接地气”,多作研究。整合优化民生服务资源,畅通民意表达渠道,认真办好民生实事,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。加快会风文风转变,少开会,开短会、开解决问题的会,少讲话,讲短话、讲管用的话。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主旋律,大兴实干之风,力行实干之举,以扎实的作风促进政风民风转变,用务实的业绩回报群众支持,带动形成上下同心、共谋跨越的良好氛围。

(三)完善机制,提高效能完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,启用新的政务服务中心,增加进驻事项,拓宽服务范围,推进审批服务流程再造。持续实施“政府提速”工程,完善领导包靠、“绿色通道”等制度,推动审批提速、执法提效、服务提质,创造更加公平公正、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。改进政府运行管理,狠抓执行力建设,整治“庸懒散”、解决“下梗阻”,确保政令畅通。把工作对象意见作为考核部门的重要标尺,建立完善以“外评内、下评上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评价机制。修订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办法,严格目标管理,加强过程控制,以时限倒逼进度,以目标倒逼责任,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。

(四)秉公用权,廉洁从政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和听证、公示等制度,开展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,推进政务公开、办事公开,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。对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效能监察,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,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。认真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“六条禁令”,严肃财经纪律,严格财务管理。坚持勤俭办事,反对铺张浪费行为,超标办公用房一律清退,公务用车管理一律从严,公务接待用餐一律从俭。把教育的说服力、制度的约束力、监督的制衡力有机结合起来,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,建设一支政治坚定、清正廉洁、作风正派的干部队伍。

各位代表,实现跨越发展,关键要靠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。让我们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,咬定发展不放松,加快发展不懈怠,务实发展不折腾,为全面推进“两个同步”、实现“三年倍增”而努力奋斗!